附近的人 妇女
打造中国特色的强军文化⚾《附近的人 妇女》☯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基层民主感受最直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完善。基层民主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天下为公”典出于《礼记·礼运篇》,其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是奠定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礼记》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礼运》为《礼记》的第九篇,全文总体上论述“礼”的起源及其效用,同时以“大同”“小康”为主体架构,在其历史变化的叙事中,呈现了中华文明关于理想社会的早期构想。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应该解释为:大道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就为天下人所共有,权力成为天下人的公器,德行卓著、才能优越的人,便会为人民推选为国家的管理者。孔子之后,“天下为公”的思想得到了历代儒家的继承。“天下为公”作为社会理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了历代政治改革以及近现代中国革命中屹立不倒的一杆大旗。,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长期坚持。
近日,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第31届电视金鹰奖等三个电视文艺重要奖项的获奖名单陆续揭晓,评奖结果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获奖作品和演员被赞“实至名归”。引人注目的是,《装台》《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绝密使命》等主旋律电视剧同时荣登金鹰奖和飞天奖的获奖名单,这显示出主旋律电视剧已成为当今的荧屏主流。从这些优秀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两年来电视文艺的辉煌成就,也能够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视文艺不断贴近现实、走向人民的创作趋势和发展成果。,《觉醒年代》《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电视剧,以思想内蕴的审美化表达,实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创作上的新突破。这些作品着重勾画中国近现代以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建设史,但并未止步于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丰功伟绩的展现,而是着力挖掘其哲学和历史内涵,使“史”“诗”“思”达到了美学上的高度统一。《觉醒年代》描绘了1915年至1921年间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和各种思潮风云激荡的社会图景,艺术地再现了一群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引导观众认识信仰的巨大感召力量。《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电视剧,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场景呈现中,带领观众探寻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这些重大战役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事件背后的历史与哲学之思的审美化表达,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达到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高度,也是其能够赢得当代年轻观众的重要因素。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把提升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建设高水平图书馆,明确新时代文化馆新定位,建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精准开展分众式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群众歌咏、广场舞、“村晚”等活动,打造更多文化惠民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丰富数字文化资源,拓展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
讲好中国非遗文化故事的要领在于实现用力的均衡,进而达到恰如其分的效果。具体而言,既要讲好中国非遗的历史传承,又要讲好中国非遗的当代价值。以讲好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非遗故事为例,我们既要讲清楚其是中国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还要介绍其在当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时间知识体系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中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戏剧、典故、影视、书籍等,也应该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来加以介绍和呈现,从而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我干不动了还有儿子,儿子干不动了还有孙子”。这是电影《八步沙》里最直击人心的一句话,是当代“愚公”的铿锵誓言,更是向漫漫黄沙“进军”的战书。电影《八步沙》以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为主线,全景展示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艰难岁月,用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
【編輯:Hayley】
相关新闻
- 大直若屈的人生艺术 2023-03-26 10:00
- 《红楼梦》中的“错别字” 2023-03-26 09:56
- 向玉乔:国家治理的道德记忆基础 2023-03-26 09:19
-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2023-03-26 09:34
-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2023-03-26 09:57
相关新发布
-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 2023-03-26 09:51
- 法律与艺术 2023-03-26 09:39
- 徐冬冬:文化融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3-26 10:05
-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 2023-03-26 09:50
- 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2023-03-26 09:52